中村元計主廚的紫蘇飯,在蒸氣加熱後釋放出雅淡的草本香氣,交織米飯同吃,清新又安定,
壽喜燒沒吃幾口飯已先扒完。溏心蛋正好半熟,蛋白凝結,蛋黃微流,在機上只用復熱設備,
尤其長榮787-10沒有微波爐只有烤箱,要做出這口感,可見主廚與空廚團隊的執著與用心。
長榮航空從台北飛大阪,一天三班,分別是BR178(06:30-10:10)、BR132(08:30-12:10)、
BR130(13:35-17:15),使用區域航線的主力787-10執飛,偶爾BR132會遇到機行調度,
改用777-300ER或A330-300替代,訂票時可以留意機種,我認為787的座椅硬體好很多。
報到後,登機證寫是C5R登機門,心涼了一截。討厭的是只要錯過ZONE 1的第一班擺渡車,
就得和大夥兒擠在一起排隊爬樓梯車。像這天很冷,又有點微雨,愈排對服務的滿意度愈差。
誠心建議長榮或桃園機場能學習對岸,安排兩台登機樓梯車,讓兩艙的客人有專屬的通道。
這天是機齡2年不到,2023年底交機的B-17809,787-10,商務艙1-2-1配置,內裝新穎。
長榮787商務艙螢幕是18吋的Full HD,比777-300ER的16吋和A330-300的15.4吋舒適。
短程區域航線會提供非Jason Wu聯名款的長榮牌拖鞋,礦泉水需要另外拿,是小瓶的依雲。
因為晚買機票,只剩10A的座位能選位,這是我非常不喜歡的座位,一來是廁所在正後方;
二來是座位設計的關係,第10排的置物扶手在內側,身體靠外側,外側扶手只有細細一根,
隱密性較差;最後是服務L1商務左後側的空服員多是最資深的,磁場不合,今天又發生一次。
1A或1K同樣也不建議選位,離備餐區太近,加上空姐的聊天聲,有時長途還會被吵得睡不著。
長榮商務艙沒有迎賓的綜合堅果,所以我多會在貴賓室拿些零嘴或甜食,在等起飛時解饞。
這天從The Garden貴賓室拿支哈根達斯抹茶雪糕上飛機,邊看菜單邊吃冰棒,求人不如求己。
Menu
米其林三星中村元計主廚設計-雞肉壽喜燒 溫泉玉子 京山椒粉 紫蘇飯
資深空服員經驗豐富,但我常遇到略感失望的服務態度或水平。像這天,我的餐先被送上來,
空服迅速放下後就離開了,當時沒多想。但吃到一半,另一位年輕空服員送餐給隔壁女乘客,
空姐特地彎下腰細心解說吃法。我有點困惑,相同的餐為什麼服務流程不一樣,沒人告訴我?
過了約1分鐘多,資深空服也走過來說,中村主廚的設計理念是把溏心蛋拌進雞肉壽喜燒裡,
裹著雞肉一起吃。或許壽喜燒沾著雞蛋吃本是常識,但有人提前說,或許用餐體驗會更完整。
是年輕空服員的貼心超出標準 ? 還是資深空服員疏忽流程 ? 主廚的理念是否該傳達給旅客 ?
順著人潮直走再回轉彎。沒注意左側有個向下的小樓梯是往入關方向,持續直走又回到原地,